點擊咨詢
智能电网的研究工作起源于美国,随后部分其他国家认可了其观点,目标是在2020年或更远的将来实现智能电网规划与建设,美国能源部(DOE)及电网智能化联盟主导的项目。欧洲于2005年成立了欧洲智能电网论坛,发表了《欧洲未来电网的远景和策略》、《战略性研究议程》、《欧洲未来电网发展策略》3份报告,全面阐述了智能電網的發展理念和思路,以指导欧洲智能电网的建设。世界著名的IBM、Google、Intel等信息产业龙头纷纷进军智能电网领域。
智能電網發展的動因
安全、可靠、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是國家繁榮、安全的重要保證轉向了更加高效、靈活、環保、且有利于跨歐電力市場建設等需求。
美國:電力需求的增長與日益老化的電網框架之間的矛盾;運行成本控制與相應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的矛盾;環境壓力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開采和利用,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能源枯竭;信息化、數字化等新技術的驅動。
歐洲:各國的能源政策更加強調對環境的保護和可再生能源發展,尤其是鼓勵風能、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;歐盟和相關國家的政策鼓勵和支持,提倡低碳發電、可再生能源電力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,用以減小碳化物的排放,保護環境;現代新技術的驅動
國際智能配電發展差異
(1)主動配電網的功能是將電源和用戶需求有效連接起來,允許雙方共同決定實時運行效益。
(2)自動需求響應的廣泛用戶參與,改變用能習慣,控制複雜程度需要智能配電。
(3)需求側管理、配電實時電價和用戶驅動的增值服務市場。
國網智能配電目標
2.1 配电环节发展基础
(1)統籌城鄉電網發展,加快新農村電網建設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和改造,加大重點城市及地、縣級電網建設改造,加強和完善地區配電網網架,逐步消除供電“瓶頸”,不斷提升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。
(2)配電自動化和饋線自動化技術研究較爲深入並得到初步應用,配電自動化水平逐步提高;配電網分布式發電與新能源接入技術研究深入開展。
(3)我國配電網網架結構相對薄弱;配網自動化覆蓋範圍不到9%,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,實用化水平較低;由于技術不成熟、網架結構調整頻繁、運行維護力量不足等原因,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。
(4)配電網相關技術和管理制度欠缺,亟待完善;在儲能電池的制造與大規模應用技術等方面落後于發達國家。
2.2 配电环节发展目标
建成高效、靈活、合理的配電網絡,配電網具備靈活重構、潮流優化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接納能力,在發生緊急狀況時支撐主網安全穩定運行;實現集中/分散儲能裝置及分布式電源的兼容接入與統一控制。
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顯著提高;完成實用性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全面建設,全面推廣智能配電網示範工程應用成果,配電網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2009年~2011年:研究智能配電網的總體框架和技術發展規劃;開展重點科研項目攻關和試點工程建設;完成智能配電網仿真實驗平台和城市儲能裝置示範工程建設。
2012年~2015年:完善智能配電網技術架構體系,繼續優化完善配電網架;在全面總結和評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,研究建立智能配電系統的成熟度評估模型和實驗平台。
2016年~2020年:完成集中/分散式儲能、分布式電源的大規模應用,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;在重點城市建成具有自愈、靈活、可調能力的智能配電網。